自那篇《人》之后,接下来的百余篇试卷中虽也有作品让人眼前一亮,却再也没有出现过扣人心弦的大作。
枯燥的阅卷一直持续了一天有半,在阅卷的最后一天,百无聊赖的蔡琰闲得发慌,正一边拨弄桌上的卷宗,一边轰赶着身边嗡嗡不休的苍蝇时,眼睛的余光却发现一名阅卷官脸上忽的露出狂喜的神采。
蔡琰立刻意识到这名阅卷官必然是看到心仪的美文了,可是就在她想要索取文卷,也来一饱眼福之时却看到阅卷官的眉头又猛地皱了起来,先是露出痛恨的表情,恨不得将试卷撕碎,在愤怒到及至的边缘又呼的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表现出欣赏的神态。
时至此刻,文章已经阅到结尾部分,在这个该给文章最终成绩的时刻,考官忽忧忽喜,忽而析疑忽而哀怨……跟疯了似的,一副阴晴不定,甚为纠结模样。提起笔来哆嗦许久,愣是半天没敢落笔。
思量半天,仍旧举棋不定,只得将试卷捧到蔡琰面前,道:“尊敬的主考官。这章试卷辞藻之华美百年难遇,读起来亦是朗朗上口如歌似曲。只是其中言语太过犀利,观点亦是闻所未闻。下官甚是许久难以品评,还望主考官亲自过目给出最终答案。”
方才阅卷官反复不定的心情已然勾起蔡琰浓浓的兴趣,毫不犹豫把试卷攒在手中,逐行阅读。
眼前这篇大作,且不提别的,仅这手文字就足以让人拍案叫好。文字的字体乃是当下流行的飞白体,也就是蔡琰之父蔡邕蔡飞白一手创造的书写模式。但是与蔡邕手书不同,眼前这篇文字更大气、更豪迈,每一个文字都仿佛一只盘踞纸上的游龙,一副随时准备冲天而起的模样。而这才是飞白体的真正内涵。
与之相对应的,栾奕作为蔡邕的徒弟平日也喜欢用飞白体。只不过他的飞白体更倾向于苍劲有力。每一笔都似有千斤重,仿佛泰山压顶一般,表现出一览众山小的气势。想来,栾奕乃是在长久率领千军万马,战场上厮杀不经意间这种气场融入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来的,随后又通过文字表现了出来。
一笔一划中的气势之宏大,以至于飞白体这种文体都难以承载其中豪迈。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将飞白体比作一只麻袋,那么栾奕豪迈的情怀就是一支巨熊。麻袋装米可也,却装不下这只巨熊。如果将巨熊硬生生塞进麻袋,那么巨熊庞大的身躯必然将麻袋撑得千疮百孔,最终四分五裂。
因此,栾奕的字总给人一种杀气腾腾的感觉,压得人喘不上气来。
想到这儿,蔡琰再次将目光移到眼前的卷稿上。一笔一划收放自如,是那么的自然,仿佛涨了眼睛一样。就精神层面而言,作者的字比栾奕还漂亮。
看完字体,蔡琰才开始关注文章的内容。文章的题目叫做《以公振国》。
文如其题,在第一部分便开门见山,提出“只有维持国家稳定的基础是建立公平的社会制度”。
随后,他又对这一理念进行详细阐述,表示所谓公正就是《圣母经》提到的,同为生母的子民,无论贫富富贵都应享有相同的权力。而实现这一前景的本源,便是真正实现人人遵守发令。
看到这儿,蔡琰挑了挑眉毛。这还是她迄今为止看到的第一篇带有浓厚法家思想内涵的文字。
在接下来的第二部分中,答题者又说道,让每个人都遵守发令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这需要整个大汉全体百姓,特别是国中手握大权的高层人士率先垂范。以他们为榜样,引领社会铸造出公平、公正的社会氛围。反之,则会上梁不正下梁歪,将整个国家推向堕落的深渊。
当今大汉虽然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世道也呈现出一派公平。可事实是,仍有大量不公平事件存在,哪怕是英明神武的教主并非完全公平。就比如齐王的堂弟——栾遗,世人皆知其作恶多端。他所犯下的罪孽,斩首十次都难以偿还,却仍然逍遥法外。这便是教主断世不公的最佳体现。
教主乃是天下表率,他若徇私枉法,世人必效仿之。时日一长,世风日下,国无法读,家无安宁,混乱的时代即将来临。
在文章第二部分结尾部分,作者还不忘提醒栾奕,必须悬崖勒马,缉拿栾遗归案,还那些栾遗祸害过的百姓一公道,率先垂范,引领大汉重回公平、公正的道路。
看到这儿,蔡琰终于知道刚才阅卷官为什么那样神情复杂了。在看到华美文字的那一刻,他先是欣喜。在看到文章的作者选用圣母教公平天下思想为主题的时候他又深深赞同。但是在发现作者竟然胆敢委婉指责教主处事不公的时候,这让对教主无比崇拜的阅卷官万分愤怒。
然而,在看到作者以栾遗为典型做出范例之时,他又沉默了,觉得作者说的也不无道理。面目表情霎时挂上一片茫然,“难道教主在这件事上真的做错了?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教主英明神武。他所做的事情都是对的!没错,都是对的!”
与那位阅卷官相对的,看到这份考卷,蔡琰没有一丝茫然和纠结。因为她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那名考生说的都是对的。长久以来,栾奕确实太过纵容栾遗了。
这种纵容表面看起来是在关怀,实际却是害了栾遗。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不惩。正是因为栾遗在犯下小奸小恶时得不到应有的惩罚,才会养成现在无法无天、作恶多端的德行。
在这方面,栾奕错了,错得离谱。虽然情有可原,但法不容情,本应以身作则的他,俨然成了负面典型。
通篇文章蔡琰读了足足三遍,越看越有味道,她开始觉得,自己身为栾奕的妻子,齐王身边最亲近的人却未能及时劝阻栾奕继续纵容栾遗,害无数百姓因此受苦,害栾遗向罪恶沉沦。她罪莫大焉,
在最后给文章评分的时候,她怀着浓浓的自责,毫不迟疑在试卷上写了大大的优。写完还不过瘾,又在“优”的后面,再加一“优”。
阅卷官对此颇为不解,问蔡琰“主考官,此卷对教主多有诋毁之处,焉能得如此高分?”
蔡琰想了想道:“你难道忘了教主最近提出的‘自由’思想吗?其中最核心的一点便是言论自由。而言论自由的根本就是对人评价自由。只要不是空穴来风,任何人都有谈论他人的权力。对教主同样如此。今天,我之所以给这篇文章高分,就是在鼓励大家言论自由啊!”
考官一听,随即释然。于是乎《以公振国》的成绩就这样定下了——双优。阅卷流程也逐渐接近了尾声。
张榜那日,围场周边接踵摩肩、人言鼎沸,都是前来查看成绩的考生。
此时诸葛亮、黄月英和杨修便在人群之中,奋力向围场大门外侧的圣榜挤去。
走了许久好不容易看到圣榜巨大的边框,又走数步,才看清黄底黑字的榜文。榜文第一列,手书八个大字,“一甲第一名诸葛亮。”
看到“诸葛亮”三个大字,诸葛亮和黄月英终于把心放回肚子里,这就意味着杨修必然是“抢亲”赌局中的落败者。诸葛亮清楚,之所以自己可以在考试中独占鳌头,并不代表自己的文辞造诣比杨修强上多少。而是自己计谋得逞,借那篇《以公振国》吸引了阅卷官的眼球。
如果这名阅卷官为人公正,必会被文章感动,给打个高分。反之,阅卷官若是维护齐王,则试卷很有可能直接被剔除,诸葛亮不但会因此落榜,还会失去青梅竹马的未婚妻。
诸葛亮在赌,显然,他赌对了,成了最后的赢家。
正当诸葛亮为之庆幸和暗喜的时候,身边忽然传来一阵惊叫,“明哥,我也中了。第二名……我是第二名。”
诸葛亮定睛一瞧。可不!圣榜上仅排在他身后的不是别人,竟是黄月英,“月英,恭喜你!考了一甲第二名。”
黄月英正是那篇《天》的作者。
诸葛亮、黄月英嬉笑之余,恰见杨修一脸落寞的走了过来。这个时候,诸葛亮作为获胜者,摆出了应有的高姿态,“博彩者,游戏而已,杨兄莫要沮丧。相反的,此次大考杨兄三甲中位列第三,亦是成绩斐然,应当高兴才对。”
杨修挤出一丝微笑,冲诸葛亮、黄月英诚心一礼,“修本以为有些才华。今日一考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考核下来,不但输给了孔明,连月英一介女子都把我比了下去。实在……汗颜。吾必引以为戒,日后不可再狂妄自大,当自勉自立发奋图强。”
诸葛亮一脸欣赏,道:“杨兄此间得此警世之悟将来必贵不可言。小弟亦愿仿效杨兄,自强不息。”
“哈哈……”杨修豪迈大笑,“得孔明这样的对手吾三生有幸。正所谓‘不打不相识’,不知孔明、月英现在可有闲暇,我等去小酌几杯?”
“恭敬不如从命。”诸葛亮回。
“你不怕吃吃喝喝间,我把你的月英拐走?”杨修挑了挑眉,问。
“不怕?”诸葛亮迎向杨修疑惑的目光,道:“能拐走的,就算锁在屋子里也留不下。拐不走的,就算你拿八头牛拉也拽不走,不是吗?”
杨修立刻悟出诸葛亮这句话的精髓。道:“孔明此乃警世之言。”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