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钟智看书岛 > 任务在身请求组队 > 今日不更新
 
  尊敬的读者朋友您们好。

  很抱歉,今日实属太过悲痛,从下午得知老先生仙逝的消息,整个人就处于一种无法思考的状态。我也有尝试过让自己动笔,可泪水止不住地往下落。

  遥想起第一次知道袁老是在教科书上认识的,身为湖南人,得知湖南拥有这样一位得高望重之人,心里是说不出来的自豪,我记得特别清楚,那天我还多吃了一碗饭,想着这是袁隆平爷爷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我多吃点,指不定就能和老爷爷一样,聪明能干,还能为国家做贡献。

  后来上信息课的时候,还特地去搜索了一下袁老,得知他的伟大事迹,和他所经历的艰辛,让我在那一刻知道,原来伟大的人,在经历磨难的时候,所做出的决定,在没有得出成果之前,真的是常人所无法理解的。

  从老人家无意间发现的第一穗特殊的水稻开始,到成立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这期间有十一年,十一年是多么漫长的岁月,这期间还有很多的突发事件,都没能让袁老先生放弃。

  再到2000年,第一期每亩700公斤目标实现,又经历了二十九年,总共四十年,这时候的袁老先生已经七十岁。

  七十岁的年纪,很多人都已然退休,过着儿孙绕膝的天伦生活,可老先生却依旧没有放弃,他拥有一个人类最伟大又最朴实的心愿——让世界没有饥饿。不管对方是哪个国家的人,他都希望能让其摆脱饥饿。

  所以八百公斤、九百公斤、一千公斤,这样的数字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人们看来这是奇迹,但对于一个老人来说,那是他十四年,五千一百多个日日夜夜,在田间辛苦耕耘的结果。

  如此艰辛,老人却能笑着说:对的寻求就是乐在苦中,搞农业科技工作是很苦的,终日在底下晒、在泥田中踩。然而由于有盼望在那里,会出好种类,所以乐在苦中。如果没有愿望,盲无目标,就不会有乐趣。

  八十四岁,已是高寿,可心中的目标还在,老人的步伐依旧,他开始研究盐碱地的种植,他觉得目前的粮食还太少,还有很多人吃不上饭,应该开发出新的地来种植。

  他把我们每个人都当做自己的孩子,生怕我们会饿着,所以毫不停歇的一直穿梭在田野间。在这个注重防晒,出门打伞,进门空调的年代,老人家一顶草帽,在田里一呆就是几个小时。

  去采访他的记者,好几次都在办公室找不到袁老的人,因为老人家时刻都在关注水稻的状况,哪怕这些事情可以交给学生去做,但他老人家觉得自己看着才放心。

  直到2019年我看老先生去领共和国勋章的时候,还精气神十足的对记者说:“***问我,有什么进展?我说,我们正在向1200公斤亩产冲刺!”

  那一刻在我心里,袁老就是神明,能永远发光发热,永远笑容满面。

  却没想到······

  现在回想起,湖南这上半年来,雨几乎就没怎么停过。

  今日我家这边更是一直都在下雨,却很温柔,每一滴都能飘进人们的心底。

  在我们这有一句话:出远门遇到雨,叫风调雨顺。

  老人家这次出远门,必定风调雨顺。

  一路走好。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